 
在医学领域,角膜捐献是许多人重获光明的希望,但这一善举背后,远不止于简单的爱心驱动。近日,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潘志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虽然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有所提升,但角膜捐献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。
潘志强强调,角膜捐献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的流程管理之上。以同仁眼库为例,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眼库之一,它不仅是角膜的储存中心,更是连接捐献者与受赠者的桥梁。眼库的运作并非易事,涉及严格的医学筛选、及时的运输保存、以及伦理与法律的合规性。例如,捐献的角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并移植,否则将失去效用,这就要求眼库与医院间的高效协作。
除了制度支持,潘志强还呼吁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。许多人对角膜捐献存在误解,比如认为会影响到遗体完整或宗教信仰,这导致捐献意愿不高。他建议,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普及捐献知识,强调角膜捐献的生命延续意义,同时完善激励机制,如给予捐献者家庭精神荣誉或适当抚慰。
潘志强提到,专业医疗团队的培养也至关重要。同仁眼库常年致力于培训眼科医生和技术人员,确保捐献角膜的质量与安全。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,才能最大化利用每一片珍贵的角膜,帮助更多患者摆脱失明之苦。
角膜捐献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需要公众的爱心奉献,也离不开制度的完善、社会的理解与专业的支持。潘志强希望,未来能有更多人参与其中,共同点亮黑暗中的光明之路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j-treyebank.com/product/605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29 11:18:37